華人音樂家譚盾(左)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 席《禪宗8226;少林》音樂大典新聞發佈會。
因《臥虎藏龍》摘取奧斯卡電影最佳原創音樂獎的譚盾2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禪宗音樂將是《臥虎藏龍》和《英雄》創作的繼續。
明年10月,譚盾將在世界遺產地嵩山,以少林寺為舞臺背景,推出大型實景演出“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這部音樂演出由《水樂》、《光樂》、《風樂》、《石樂》四部分組成,以自然聲響構造的意境傳遞藝術家對禪宗文化的解讀。
在“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譚盾會借鑒《大悲咒》、《金剛經》等少林經典,也會使用少林寺保留的古老樂器以及根據傳說專門製作的15種石頭樂器。為了實現一如既往的衝擊和震撼,他已3次專程赴少林寺考察,聘請美國最知名的音響技術專家作後盾,並且已開始與少林寺合作培養可以表演禪宗音樂的樂僧。
譚盾說,中國禪宗文化雖然在全球廣為流傳,但也同時面臨著失傳的危險,製作“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最根本目的是尋根溯源,重返古老的音樂美學。同時使少林寺成為全球禪宗音樂的教育基地,推動人們重新關注和發展古老文化。
出生于湖南長沙郊區的譚盾曾憑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他曾因運用板鼓、簫等民族樂器和一些所謂前衛的技術、音響在國內引起爭議,又因《臥虎藏龍》、《英雄》等作品的創作紅遍海內外。譚盾最為人樂道的創作是他的“自然音樂”:讀書時,譚盾回湘西探親,遇到一個老人用石頭奏樂,一塊普通的石頭可以打出很多音調和旋律。每次打完之後,老人把石頭撒落在地上,排列出《易經》中的一種卦相。多年以後,他回湘西尋音,老人與他的石頭音樂都已經消亡了。從此,譚盾有一個不變的癖好:走在世界各地,他隨時拾起形狀各異的石頭,最終用它們砸出了一部石頭樂器作品《地圖》。自此,他也一直醉心於尋找自然界發出的真實聲音,並因此再度遭到質疑。
“這是我與自然對話的方式,在我心中這樣的音樂最美,最真實,也最能觸動人心,”他說:“這也是我為什麼如此癡迷於禪宗音樂。”
譚盾在少林寺得到了感悟,也為他的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靈感。他說:“李安、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表達的哲學之美,使我的音樂創作找到與他們的電影理想一致的方向。我們互相學習到很多東西。”
他坦言,20年前就開始進行的有機音樂的創作也為今天的禪宗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3年前,譚盾在與一位有機食物食用者的交談中獲得靈感,決定將自己開創的“自然音樂”更名為有機音樂。有機音樂的創作有三個層次:一是要在山野中尋找有機的聲源,二是在演出中與觀眾的互動是一種“有機”的文化接觸,三是用“有機音樂”薰陶和教育孩子,他們的精神天地會更寬廣。在評論界的眼中,譚盾是邊緣化的,但又是國際化和大眾化的。他雖然被貼上‘離經叛道’的標籤,卻永遠因為標新立異而成為人群視線的中心。譚盾說,當今世界的傾向就是多元,藝術發明的可行性越多,藝術家的前途就越光明。